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涨转降,环比也由持平转为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同、环比涨幅则持续回落。
32个月以来
一线城市首次房价同比负增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这是32个月以来一线城市首次房价同比负增长,同时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已跌回去年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拐点将至?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一线城市的拐点其实已经到来,因为这个数据的变动是有逻辑基础的,这和2017年一线城市购房政策较为严厉等有关,所以实际上政策效应释放,会带来房价泡沫的剔除。另外观察历史数据,一线城市往往是领头羊,其数据下跌会带动全国其他城市数据的下跌。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数据下跌并未是市场化的结果,拐点论并不成立。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从统计的价格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意义并不大。他指出,“过去这一年多时间各地政府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特别是针对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管制使得新房价格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价格反映出来的意义并不大。”
交大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李骁也认为这并非是拐点。李骁指出,过去一年半时间政府通过对金融以及房地产领域整顿的行政力量强制干预了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动用了包括限制房价、限制转让、价格监管等手段来压制房价,但这并非是市场化的结果。
多数热点城市楼市持续降温
但部分弱二线城市动能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跌回1年前,比去年12月增加了上海和天津。从同比涨幅来看,深圳和成都房价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跌,北京、无锡、郑州、合肥、杭州、南京、福州等7个热点城市房价则连续4个月下跌。
数据显示,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以3.4%的同比降幅连续5个月领跌全国,哈尔滨则以11.5%的同比涨幅领涨全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称,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上涨转为下降,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涨幅连续16个月回落;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也比上月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涨幅分化态势依然明显。即多数热点城市楼市持续降温,但部分弱二线城市的房价动能仍然强劲,如哈尔滨、沈阳、贵阳、西安、昆明和大连6个二线城市的房价同比增幅均超过10%,广西北海和湖南常德的房价同比涨幅也突破“两位数”。
从环比看,与去年12月相比,今年1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2个,比上个月少5个,大连以1.6%的环比涨幅领涨;下降的城市有13个,比上个月多6个,降幅最大的为广东韶关,环比下降0.5%;上海和广州同以0.4%的降幅紧随其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永岳认为,2018年将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年份。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新的住房制度将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