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统筹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办学水平等五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释。《意见》中提到的五个方面指向性明确,戳中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弱点和痛处,为“两类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时间任务、落实了责任主体。
面对利好的政策条件,要实现“两类学校”的发展,还需将好政策具体落实到发展过程当中。
第一,精准分类,精准施策。《意见》中提到,要“强化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改善办学条件”,而要做到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进行深度调研、科学筹划、提前预判,并加以合理保障。要使经费保障的效益实现最大化,首先要明确经费保障对象的真实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还要细化保障的范围,按照基础设施、师资、经费短缺等情况一一分类汇总,按需强化保障。
第二,挖掘潜力,激发活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在借助外界力量有效保证师资的基础上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从教活力至关重要。一要切实将提高“两类学校”教师的待遇作为基础性、前提性条件,使津补贴具有差异性、吸引力。二要解决好乡村教师的职称等问题。
第三,构建机制,长远发展。“两类学校”的建设不是短期的项目投入,而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意见》中提到2020年基本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并不意味着过点就少人问津,要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注重“两类学校”长远发展机制的构建,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框架,在管理模式、经费保障、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质量标准等方面继续巩固,力争使“两类学校”的发展持久长远、质量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