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
对美联储加息将形成的不利影响,应进行科学预判,制定或准备系列政策“组合拳”。如此一来,方能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减轻美联储加息产生的震荡。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公布货币政策声明,决定将基准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从此前的1.50%到1.75%调高至1.75%至2%。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开始紧缩货币政策以来的第七次加息,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
美联储每一次加息,都对世界金融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将联储加息产生的这种经济逻辑或辐射效应,套用在今天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现状上较为适合。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处于有待提振的状态,部分原因是实体经济自身恢复尚需时间。此外,美联储加息引发美股下跌,进而影响A股走势,两者之间也有某种天然的联系。如果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股市的负面联动效应,包括引发的资本流动和心理情绪依然得不到“安慰”,中国股市则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提振措施。
不过,我国对此次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用不着恐慌。只要从经济金融战略上引起足够重视,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感,并把其作为当前破解不利经济金融局势的当务之急。此外,对美联储加息将形成的不利影响,应进行科学预判,制定或准备系列政策“组合拳”。如此一来,方能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减轻美联储加息产生的震荡。
就当前而言,不妨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来消除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
首先是,适当地调整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向“稳健适度”转化,不宜跟进加息,可择机实施降准这一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释放充裕的市场流动性,以扩大市场货币供给缓解融资紧张局势。同时,央行通过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予以配合,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优化我国货币供给环境的作用,为我国实体企业融资营造宽松环境。
其次是,中央政府积极推出并实施系列优惠财税政策,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采取更加激进的信贷策略。站在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政治战略高度,想办法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服务产品,不断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坚决克服惜贷、怕贷、畏贷、抽贷、断贷等行为倾向,将所有能发放贷款的企业纳入信贷范围,消除一切信贷歧视行为和信贷选择性行为,切实提高实体企业信贷可获得性。
然后是,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方便,降低企业直接融资门槛,让更多的实体企业走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路,为最终解决因美联储加息导致的社会融资萎缩和实体企业融资困难的压力创造条件。
此外,还应根据当前企业债券或信托产品集中到期的现实,将有发展前景、具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企业即将到期的债券或信托产品,模仿债转股形式或资产证券化方式,转换债务方式,由银行或相关担保机构提供授信或担保,使企业到期的债券和信托产品能够得到延期或一定形式的转换;或者按照相关专家的建议,为了减轻非标压缩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发展替代性融资渠道,如将票交所的票据纳入资管产品可投资的标准化产品序列,适当消减资管新规带来的资金萎缩压力,以减轻企业集中偿债的负担,间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