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已整整五年,全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22.9万户。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开展“证照分离”……五年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企业注册局为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运用了信息化手段,解决了从前困扰企业与个人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
“大力推广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稳步推进几年后,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了深圳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企业注册局副局长钟鑫如是说。
16项“不见面审批”鼓励创新创业
深圳的营商环境有独特的优势,离不开深圳的高开放度。深圳的开放度,不仅源于基础设施体系、制度体系、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体系,还有一大亮点——有机整合的高效率行政管理体系。
依据标准化行政权力清单,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企业注册局日前全面梳理、规范和公开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明确项目名称、办理要件、申请材料(含表单模板)、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具备网上审批的条件和要求等,出炉了首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从6月28日晚出炉的全市首批100项“不见面审批”清单中看到,与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业务相关的有16项,涉及商事登记的13项,多数与开办企业相关,这些举措鼓励了创新创业,也激发了市场活力,包括名称自主申报,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设立变更,个体户设立、变更及注销等。
据钟鑫介绍,深圳的“不见面审批”在行政审批、登记受理模式、时间等方面已做出了巨大革新,达到了“便民”和“高效”的目标。特色之处在于,运用了技术手段、互联网以及大数据,释放了行政资源,形成资源共享。
“三减”措施推广“不见面审批”
针对“时间长、盖章多、材料多、收费多”等堵点问题,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企业注册局按照“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的工作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推广“不见面审批”,实现政务服务的改革。
“减时间”体现在:大力推行“全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实现在线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网上审批、快递送达等服务模式。基本通过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不见面、零跑动”。
“减材料”也受到企业交口称赞。以企业设立为例,第一个亮点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申请人从申请到取得电子营业执照,均无需到达现场提交任何纸质材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的网上商事登记;第二个亮点是创造性引入社会公众已普遍应用的银行U盾(银行个人数字证书)来作为办理网上注册登记时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的工具之一,大幅扩大网上登记受惠群体范围;第三个亮点就是普及电子营业执照和商事主体的电子档案管理,适应信息化时代营商环境的要求。
以名称自主申报为例,“减环节”体现在: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缩短登记链条,将名称申报纳入登记环节,在设立或变更登记时一并填报;制订名称自主申报规则,梳理了与企业名称登记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制订名称中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规则并向社会公示,建立与之配套的名称申报禁限用类清单数据库,为申请人申报名称提供指引;建立名称查询比对系统;以及进一步放宽名称申报登记限制。
“二十四证加X”继续推进改革
钟鑫表示,接下来会做更“精细化”的工作,“要统筹推进,放管结合。”记者获悉,2018年,为进一步打造便利的营商环境,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拟在国家工商总局整合的二十四项涉企证照事项基础上,进一步纳入我市其他具备整合条件的事项,采取“二十四证加X”的方式继续推进改革。
目前确定首批实现“二十四证加六证合一”,同时对涉企证照事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目录以外符合要求的事项可分期分批纳入“多证合一”范畴,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今年6月,《深圳市2018年推进“多证合一”信息共享改革工作方案(送审稿)》已报市政府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