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其正在推进完善网络查控系统建设,力图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全覆盖,查人找物有望不再成为“难事”,尤其是“老赖”的房产信息将一网打尽。
长期以来,诉讼案件执行难不仅成为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很多被执行人玩失踪、玩消失、隐匿财产,加大了执行难度。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刘贵祥表示,从法院执行工作来看,执行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查人找物难,二是财产变现难,三是排除非法干预难,四是清理历史欠账难。法院的力量有限,手段也不够强,很难精准找到被执行人,且很多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也很复杂。执行工作靠传统模式和方法效果不佳,确实很需要公安机关等多个部门协助配合。
据介绍,2016年3月以来,人民法院全面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0%和76%。
从2014年开始,最高法院建立了全国执行查控系统,目前构建了16类几十项财产查控形式。“我们今年刚刚上线的全国房地产查控系统,对全国范围的房地产都可以查控。”刘贵祥说。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络查控系统,已与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覆盖,极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实现了执行查控方式的根本变革。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为5746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992亿元,查询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信息546万条,车辆4931万辆,证券1085亿股,船舶119万艘,网络资金129亿元,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网络查控系统虽然强大,但也有一些问题仍待解决。刘贵祥表示,虽然这张网从功能上设计的是一网打尽,但在实践中还是面临着一些当事人钻空子的实际情况。比如,用别人的姓名存款,房地产登记在别人名下,股权是隐名,投资是隐名的。很多情况下,法院面临的是被执行人从商业交易时就做好了逃债准备,在诉讼期间申请保全的时候都查不到财产。所以这种情形就是对逃废债务早做了准备,给查找财产带来了很大困难。未来将完善网络查控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不断扩大网络查控范围,强化冻结、扣划功能,推动实现网络查控系统对各类财产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