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房价,很多年轻人是望房兴叹,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给中低收入的购房者造成沉重负担。那么历史上一线城市的房价如何呢?下面我就带大家探究一下。
汉朝房价
根据出土的东汉末期木简记载,汉中的的房子有一万钱一处,有2.5万钱一处,有七万钱一处,价格的差异大概是因为房子大小及地段不同的吧。
再说下汉朝的工资状况,工资级别最高的是丞相年薪万斛,后宫昭仪4200斛,最低一级的宫女年薪也有192斛,最底层的地方公务员96斛,每斛大约100钱。普通百姓的收入记载说“月值四百廿四”,也就是月薪424钱,年薪5088钱。收入较高的是“积四月,直二千八百”,也就是说四个月能挣2800钱,年薪是8400钱。当时收入最低的也有“一岁价钱二千五百”,也就是一年赚2500钱。
当时的汉中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属于当时的一线城市,一个普通百姓努力四五年完全可以买一个普通的房子。
唐朝房价
一块记录拍卖国有房产碑文的拓片,上面这样记录:一处房产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拍卖成交价138贯。一贯为1000枚铜钱,兑换1两银子,以粮食为中间价大概为现在4800元人民币.138贯就是66.24万人民币,大约1.7万一间房子,当时高级官员(部长级)的工资也特别高,比如侍中,月工资150万。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左右仆射,太子太师、太保、太傅,月工资140万。尚书,御史大夫,太子少师、少保、少傅,月工资100万,最底层的公务员月薪在3000左右,就算低收入者负担房子问题还不算太大。
不过唐朝的首都长安房价还是很高的,可以从韩愈身上侧面反映出来。一次韩愈对他儿子说:“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房庐。”意思是说自己来京城的时候就带了一包书,辛苦当官三十年,这才赚钱买了这个房子。韩愈的官是做到中书舍人的,月薪8万左右。说明唐朝和现在一样,不同的地方房价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宋朝房价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因此宋朝是很富庶的,工资也相应较高,相应的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
宰相的月薪450贯,外加各种补贴,每个月达600贯,1贯钱相当于现在的390元人民币,省市一级的地方高官,比如知府,知州,工资加补贴一般月薪能用500贯之多。在一些高端会所,有些艺伎靠出场费、服务费、及各种打赏,一晚收入甚至达到万贯,比如李师师,就连皇帝老子都想和她约会。
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很少了,比如缝纫、帮厨,也就是日薪100-150文,月入大概3-4贯,做些小生意的,比如武大卖炊饼,一月的毛利在2-7贯之间。
先说高级官员买房子花了多少钱:贾似道在杭州自建一套住宅,花了100万贯,这应该属于顶级豪宅的范畴,宋仁宗的兖国公主的房子造价20万贯,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陈洪进的房子,花了1万贯买的。
都头田钦诈,属低阶军官,因为抗金有功,皇帝亲自颁奖,御赐5千贯钱,他用这钱在开封买了一套房子。这是底层的官员买房的花费了。就算是5000贯,也是一个普通人100收入的总和。所以宋朝是典型的高房价。
难怪苏辙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到老了都没有房子,只能靠儿子。陆游说:“犹愧先楚公,终身无屋庐。”真是对不起祖宗啊,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明朝的房价
倒了明朝买房子也不是轻松的事情,一套普通的房子要三四千两银子,当时清河县的县令月薪三百五十两,就是说县长买房子,也得不吃不喝积攒10年以上的工资。
清朝的房价
史料记载,乾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为:“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这是基本工资,另外还有一份与工资同样数目的补贴,清朝的有关于房价和房屋交易的记录很多,仅举一例就能反映大致的情况,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的房子,售价85两。未入流的公务员三年收入就能买到一处像样的房子。清朝的房价算是很低的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购房压力也不算太大。